曾有人这么形容老干妈,几年来,作为酱类调味品领导者的老干妈就像一位埋头疾行的剑手,身影绝世而孤独。
在靠宣传打天下的快消行业,老干妈几乎是一种另类,各类媒体上不见其广告身影,多年来一枝独秀,持续的终端传达,形成了买家的固定印象。
老干妈在全国各地、市覆盖率已达到90%以上,市场的单纯性增长几乎接近极致。有华人的地方,就有老干妈。这并非一句口号,而是深入人心的品牌。
从不打广告的老干妈,怎么样能将商品做到人尽皆知?
酱香不怕巷子深
起初的老干妈,只不过陶华碧卖凉粉和冷面的调料。
当别家卖凉粉只不过加点胡椒、味精、酱油和小葱当作料,陶华碧却特意制作了麻辣酱,作为专门拌凉粉的作料,买卖兴隆。浓香,微辣,可口咸,是中国人最喜欢的民间本味。
直至1996年,老干妈香辣酱食品加工厂的成立,现在盛行全球的老干妈香辣酱问世。
18年时间,这瓶小小的香辣酱,漂洋过海,北美、欧洲、东南亚、日本、韩国、中国香港、中国台湾随处可见。不打广告的老干妈,近乎是神一样的存在。
老干妈之所以这么牛,这跟陶华碧商品为王的理念是息息有关的。
老干妈一共十几种品类,每一品类都是陶华碧亲力亲为的心血。我的辣椒调料都是100%的真料,每个辣椒,每一块牛肉都是指定供货商提供的,绝对没一丝杂质。她从不偷工减料,以次充好,用料、配料、工艺拿捏,添加了很多讲究,维持商品风味虏获客户的舌尖。
一直以来,老干妈都被外面称包装土,可就是由于这个土,陶华碧挖掘出了土对买家的利益点:一分价钱一分货。包装实惠,那就意味着买家烧钱买到的便宜更多,省下来的可都是真材实料的辣酱,老百姓居家过日子,不就是图个便宜吗?辣酱又不拿去送礼物,自己家里吃根本用不着考虑好看不漂亮的问题,味道好就好了。
当老干妈渐渐走进千家万户,陶华碧的买卖越做越大,但在商品的把控度上,陶华碧的做法不同于很多同品类厂商||不同意代理商的退货。
事实上,老干妈的退货率相比其他品牌并不高,不同意退货的政策对商家的影响也不大,老干妈的销售量一直非常不错,囤货的状况极少。老干妈这骨子坚定的把控与自信,全然来自于来自商品水平。
风云际会的年代,途径,终端,品牌,各自被梳理成市场推广的主线。
但老干妈一直行走在营销的原点,致力于商品。产品(包含物质的商品和服务)是以商品本身为买家提供服务的,所有营销的方法及办法,都只不过提供了一个让产品到达买家的途径,而产品本身,才是买家刚开始的期望。
另类销售
外面说的最多的,是老干妈从不打广告。的确,老干妈从不在广告上花一分钱,但从刚开始,老干妈就自形成了一种别样的销售路子。
1994年,彼时的老干妈还无人知道。贵阳修建环城公路,昔日偏僻的龙洞堡成为贵阳南环线的主干道,途经此处的货车司机日渐增多,他们成了陶华碧便宜餐馆的主要客户资源。而陶华碧的商业智慧也是从这时开始得到了发挥,她向司机免费赠送自己家里制作的豆豉辣酱、香辣菜等小吃和调味品,大受青睐。
车货司机们的口头传播显然是最好广告形式。短短期,龙洞堡老干妈辣椒的名号在贵阳不胫而走,不少人甚至就是为了尝一尝她的辣椒酱,专程从市区开车来公干院大门外的便宜餐馆购买陶华碧的辣椒酱。
找对了途径,就等于一种自我推广。从在创业之初以贵阳区域为中心小范围作市场,到老干妈辣酱口味走出贵阳得到了常见认同时,老干妈开始进军全国市场。
在2025年9月荣获中国驰名商标,老干妈品牌渐渐走向成熟。当老干妈在国内市场站住脚后,又渐渐向香港、台湾、日本等国内外区域进行市场拓展,到现在为止已经拥有40多个国家的国外市场。
老干妈每一天都会生产出大约130万瓶辣椒酱,由一直等候在厂区的卡车拉走进入销售途径,然后飞速被发往中国各地的大小超市,与遍布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区域。娃哈哈贵州分公司一位途径经理说:有华人的地方,就有老干妈,它最大的意义是提升了华人对辣椒的同意度和依存度,改变了华人的口味。
铺货,是新品上市临门一脚,虽原始,但却是老干妈推广商品的绝招。
时间长,铺货广,从而形成了高度的品牌揭秘,直接促成了即时的现实销售。
其次,为了达成文化输出,国内在世界各地打造孔子学院,教人四书五经,或传播中华武术,这类抽象的定义远比不上饮食文化的输出。这就好比,中国人知道美国,也是从KFC和麦当劳开始的,而并非通过美国大选。
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,这是民间为老干妈创造的广告语。多年来一枝独秀,持续的终端传达,形成了买家的固定印象:老干妈就是辣椒酱的代表,是买家的记忆性最佳选择品牌。
神秘女神不是传闻
老干妈这样受关注,在一定量上,依靠于陶华碧本身。
农村妇女,目不识丁,女孩子创业,不筹资,不上市,大企业这类关键字融合在了陶华碧一个人身上,形成了一个奇特又新颖的励志故事。
大家一直会对出人预料的事物感到好奇。从5块钱做到36亿,陶华碧将传统制造业的进步演绎成了一段传奇。
细究陶华碧,其实不难发现她在买卖范围的过人特质:喜欢钻研,记忆力和心算能力惊人,不畏艰难执着于想做的事,对现金有近乎偏执的看重,每一次的扩张慎之又慎,绝不涉足不熟知的行业。
陶华碧不懂财务,管理方法也让人称奇。老干妈没董事会、副董事长、副总经理,只有5个部门,陶华碧下面就是谢邦银和王武,一个管业务,一个管行政。一份规章规范,只有一些诸如不可以偷懒之类的句子,在长达16年的时间里,却如美国宪法般没改过一个字。
先来看一组数据:
1998年产值 5014 万元,2025年产值37.2亿元,15年产值增长了74倍。
1998年上交税收329万,2025年上交税收5.1亿元,15年间增长155倍。老干妈坚守现金为王、现货现款原则,绝不玩提前确认收入、赊销那一套,其增长都是真金白银实打实的增长。
老干妈那些土得掉渣的创业故事、对内管理故事、对内拓展故事、商标官司故事一波又一波直击买家,让买家一遍又一遍地流着眼泪向老干妈致敬货真价实,这就是老干妈的无形资产。